《扫地出门》书评
这是一本注释比文章本身更加丰富,更加有趣的书。最后的分析与作者的故事也引人入胜,简单来说,它不仅告诉读者这本书所要呈现的内容,同时还详细说明了这本书的每一步从何而来——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进行民族志的观察。
这些注释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为作者描述的现象勾勒出一个更大的社会历史图景,从中,你可以发现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具体人物的贫困现状,悲惨遭遇,还有他们贫困的根源,以及穷困群体的整体性状况,比如说面临的法律问题、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带来的区隔对待,贫穷文化如何形成等等。
本书的作者马修·德斯蒙德,是一位威斯康星大学的博士生。这本书来源于作者读书时的疑问,他发现世界上有两个“美国”,一个是课堂上学到的美国,另一个是父母、老师口中的美国。中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而贫穷是造成这一鸿沟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和文中人物相似的是,马修一家也经历过“扫地出门”的时候,银行夺走了他从小到大的家,所以马修感觉自己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的贫穷现象。
在阅读文献时候,马修发现大部分文献将贫穷,解释不平等问题的矛头指向两个,一是我们看似无法控制的“结构性因素”,二是强调“个人的不足”。——包括种族歧视问题和文化上的习俗。在许多著作中,社会学者笔下的穷人都像是独立于社会的存在,而穷人也在摒弃到不平等的讨论之外。这样的解释让马修觉得隔靴搔痒。因此,他决定来写一部书来展现穷人面临的更加现实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马修没有仅仅聚焦于穷人,而是将视野扩大的房东、法官、议员等人身上。贫穷是一张关系网,里面既有穷人,也有富人,想要了解贫穷,就必须认识到这段关系。而驱逐就是一个可以观察到穷人和富人相互依赖和挣扎的过程。
在研究中,马修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驱逐到底有多严重?”、“驱逐会产生哪些后果”、“穷困的家庭在被驱逐时牺牲了什么”,这些他都没有在以往的资料中找到答案。但私人租房市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租房问题决定了他们住在哪里,与那些人组成家庭,也决定了他们身处社区的属性与稳定性。
刚读起来,惊叹美国有如此系统、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福利体系,再读下去,更惊叹于在如此强大的法律框架下,还有这么多人无家可归。在法律层面上,其实穷人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法律能保护的是正常交租的租户,这些人可以请房屋检察员查看房屋情况,有权力扣住房租知道房子修缮完毕,低收入房租却负担不起他维护权利的代价。而在法庭方面,出租者对于法律的流程以及可以拿出的招数已经得心应手。由于租户的各种原因,租户的出席率很低,传唤人员就会默认租户接受驱逐。法庭成为富人陈述观点的场所,而穷人很少有辩解的余地。而金钱判决又可能在房客的信用记录上烙下印记,这也可能成为穷人上升途径的一道阻碍。
作者在文中解释了居住环境差和驱逐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后果。实习的时候,在大城市的一角住过也有这样的感受。狭小逼仄的空间让人情绪抑郁,落后设施让人会不断质疑生活本身。居住条件差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对身体健康和心理情绪造成负面影响。
驱逐除了剥夺安稳的生活外,也导致了财产的损失,导致失业的风险,同时还会失去入住公共住房的资格。这些人面临着“物质的窘境”,不得不搬入居住条件更差的的地区,在一个流动性太强的社会中,与邻里的情感和信任难以建立,社区没有“共同感”的意识,犯罪和暴力也会上升。租客每一天焦灼于自己的居住问题,原本的权利被剥夺,没有安全感,抑郁症,身体疲惫都是后遗症。驱逐好像就似乎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推倒下去,就会无限循环。
而对于房东来说,房租成为他们发家致富的武器,而不断驱逐也成为将一些人的贫困转化为利润的关键环节,项飙老师提到,驱逐不仅仅是贫困的结果,还是贫困不断恶化的原因,贫穷能成为利润的源泉。穷人们不断突破自己的生存条件的底线——为没有价值的房子创造出不菲的租金收入,而驱逐成为不断突破底线的重要驱动力。
当我们生活赖以生存的空间成为被占有的资产,占有的逻辑可能会不断强化和扩张,产生新的驱逐。驱逐是占有的前提,驱逐也成为占有者维持、提升占有物价值的手段。
项飙老师在序言中提到“双重异化”,当家被异化成资产之后,它又重新再意识形态上被异化成为人性的依托、终极价值的载体。而很多人在此间于矛盾之中,这也成为中国当下许多人买房的痛点,住房原本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却因为高额的资本力量使得许多人承担不起。在中国驱逐现象虽然没有美国如此频繁,但是依然有在城市买不了房,落不了户,租不到合乎标准的房子的现象。几年前的北京的大兴火灾以及租房中介所提供的房屋甲醛超标的问题似乎就是一种这样的缩影。
项飙老师曾经也做过一项民族志,是关于北京“浙江村”的调查。与美国不同,中国的问题更多是国家与社会的分野,外来资本力量与城市市场的交易,同时还伴随着户口制度的制约与政策的限制。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租房、买房问题也日益严重。
重新回到这本书,最后作者的提到:生命与家是无法分割。有家才会有隐私和安全感,才能维护我们“茁壮成长的自由”,因此,作者认为居住权是人享受的基本人权。马修在这本书中不仅探究了贫穷的原因,驱逐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同时也给出了他设想的方案,即大幅度提高租房券计划的规模,把低收入家庭“一网打尽”,并解释了一些问题和理由。这小相较于单纯的记录和归因的民族志来说,更加具有意义。